孟祥宁,山东农业大学bat365正版唯一官网1982届优秀校友,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开发出我国第一台果袋机,开发苹果、梨、香蕉等单层果袋机和双层果袋机23个机型,与国内造纸研究部门合作开发果袋纸12个品种,满足了我国对果袋纸的需求,为国家每年节省外汇近20亿美元;开发出苹果、梨、葡萄等果实袋品种20余个。目前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果实袋产业、果蔬产后处理设备龙头企业,2009年成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成员单位,2010年承担该中心苹果精品基地和名牌建设项目。
学仕多“坎”
孟祥宁出生在山东省龙口市海岱镇(今龙口市经济开发区)上孟村,父亲是小学校长,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和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从7岁起就帮着父母干家务,农忙时跟着父母到田地里干农活。少时艰苦的生活经历,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家庭状况,也让他以后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难不退,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
少年立志的他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上了高中,他一边在黄县(今龙口市)八中学习,一边在海边勤工俭学装船扛砂。高中毕业后,他被村里调到公社战山河专业队,修石桥,挖方塘。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志存高远的孟祥宁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由于文革时没有时间和条件学好高中课程,他和学校100多名高中毕业生一样名落孙山。孟祥宁没有放弃他要追逐的梦想,暗下决心来年一定要金榜题名。这在很多同学看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孟祥宁志在必得。连续几个月,孟祥宁闭门不出,自学高中课程。临近高考时由于用脑过度、营养不良和缺少体育锻炼,孟祥宁患上了神经衰弱。最终,孟祥宁凭着他的一股韧劲考上了大学,成功被山东农业大学(当时为山东农学院)录取。
入学后,由于患有神经衰弱,孟祥宁睡眠出现了问题,晚上有时整夜睡不着,大学学习成绩也一直提不上去。大二时,父亲的中年急逝和姥姥的离世,又让孟祥宁陷入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下,孟祥宁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成功战胜了疾病,并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生活中不总能一帆风顺,无曲无折,只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扎扎实实的迈好每一步,梦想就不会遥远。
1982年7月,孟祥宁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被分配到招远县(现在招远市)纪山公社管委会(后改为宋家镇政府,今为张星镇)果业站工作。
当时在政府部门工作,专业性的工作只占一部分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是从事政府的行政事务工作。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人认为乡镇工作干得好与坏,就要看是否被提拔成乡政府领导。所以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生如果长时间没有被提拔,思想压力都很大,孟祥宁也不例外。在乡镇工作7年多的时间里,孟祥宁一直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在更广的领域施展才华,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现。
1989年,孟祥宁被调到招远市农业局果树总站任副站长,后来总站升为正科级单位,孟祥宁也被任命为科长。在这期间,孟祥宁主要负责总站的果树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91年他被市里派到日本考察红富士苹果栽培技术。
但是回国后的他得知市里组织部出台了有关提拔干部的文件,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年龄超过33岁不再提拔副科级以上的干部。这样的一个规定,让本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的孟祥宁梦想破灭。
求学道路的艰辛、仕途道路上的失意让孟祥宁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他选择了下海经商,这被他戏称为“逼上梁山”。
白手起“家”
之前,孟祥宁在单位上班时,他就利用工作之余做一些小生意,作为家庭生活补贴。1991年,33岁的孟祥宁在招远注册了招远市果树良种繁育场,主要经营果树苗木和果箱封箱钉。这是他在经商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事业刚刚起步的孟祥宁也经历了一番艰难困境,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他的事业。有一次,他冒着大雨,骑着摩托车到招远市辛庄镇西上庄果园送封箱钉,在离开村子不远的地方,一个响雷轰隆炸响,一个巨大火球在眼前闪过,吓得他半天才回过神来。至今,一说起这件事来,孟祥宁仍心有余悸。
1992年,招远市政府决定引进日本的红富士苹果铺设反光膜技术,市里领导当面点名任命孟祥宁,让他一定要把日本红富士苹果铺设反光膜技术引进招远。政府决定,当年先建50亩红富士铺设反光膜促进苹果着色示范园,政府会给试点果园补贴一半资金,孟祥宁负责与日本厂家联系引进反光膜的工作。孟祥宁接到任务后,马上与日本生产果树反光膜的厂家联系,一番沟通了解后,孟祥宁大吃一惊。每平方米果树反光膜,日本厂家的报价是13.6元,一亩地需要投资5000元,这样算起来价格太高,投资太大。一向节俭的孟祥宁决定要自己生产这种果树反光膜。
孟祥宁回到龙口老家,找来兄弟孟祥波和孟祥海商议,兄弟三人一拍即合。第二天,他们就赶去上海一家塑料机械研究所,联系购买生产设备。但定做一套这种设备必须预交设备款额50%的定金,当时设备价格为150万元。听到这样天文数字般的报价,他们只好失意而返。经过再三研究,他们决定自己制造一台简陋的果树反光膜生产设备,正好孟祥宁的大哥孟祥波是一位机械工人,这样一来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最终,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他们终于生产出了果树反光膜,在满足了招远市50亩红富士苹果示范园铺设果树反光膜促进着色需求的同时,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孟祥宁在同学办公室见到了果实袋——水果生长季节套在果实上的一种纸袋。当时,孟祥宁还不知道那就是果实袋,一番详细了解后,他向同学要了几只不同果实品种的果实袋。在回去的路上他拿着果实袋反复看、反复想,突然一种想法从心底萌发:在日本考察时看到日本的红富士苹果着色都很好,光洁度也很高, 会不会不只是铺设反光膜的作用,也与套袋栽培有关?带着疑问,他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并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果实袋对果实的着色和发育都有促进作用。
凭着对市场的考察和分析,孟祥宁感觉果实袋的生产很有前景。1993年,中国第一个果袋厂——龙口市果袋厂(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前身)建成投产,孟祥宁为总经理,后来升为董事长。果袋厂成立几个月后,中国第一台果袋机在凯祥研制成功,随后,中国的第一只苹果果实袋也在凯祥诞生。
作为我国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果实袋、果袋机和选果机加工企业,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19年来先后发明了我国第一台单层果袋机、双层果袋机、单双层果袋机、水果清洗打蜡机,这些产品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果袋机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果袋机国产化程度近100%,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众多国家和地区。
为商之“道”
1993年,我国开始推广苹果套袋技术,作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生产苹果袋的公司,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受到了众多果实袋公司的青睐:我国最早推广苹果套袋的是招远市中加果蔬有限公司,采用“凯祥”的产品600万只;威海对外贸易有限公司一次性定购了500万只梨袋。
由于进口日本纸张价格太高,中国市场接受不了,接到订单后,孟祥宁就着手联系纸张。但是当时国内没有果实袋专用纸张,他跑了许多造纸研究所,都一无所获。就在他要放弃的时候,北京造纸研究所专家同意研究开发果实袋专用纸张。很快北京造纸研究所就研究出了生产这种纸的工艺配方,然后交由威海造纸厂生产果实袋纸。纸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但是,当年生产的果实袋套到果树上后,在阳光照射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纸袋的纤维和纸张化学助剂很快老化,遇到下雨刮风的天气果袋出现了破碎,最严重的是梨袋,因为梨树枝叶稀疏,果实袋受光量大,老化程度高,破碎十分严重,破碎率达到50%以上。后来调查才知道,事件根源是威海造纸厂因为第一年生产这种果袋纸,生产的质量达不到田间使用的要求。为此,威海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起诉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要求赔偿数额高达120万元。当时的山东龙口凯祥有限公司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巨额赔偿。
诉讼案件由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诉讼期间孟祥宁在威海待了40多天。这期间,孟祥宁患了阑尾炎,医生要求做手术,但是原告害怕手术会耽误时间,对案件诉讼不利。为了配合打官司,孟祥宁坚持待在威海,每天都要打吊瓶,连续打了十几天。后来市政府出面协商处理,才让这件事尽快解决。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教训让孟祥宁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果实袋、果袋机和其他产品的后续生产研发中,他要求公司把产品质量看成是企业生命线,重质量,严把关。之后,他与北京造纸研究所、沈阳造纸研究所、天津3家造纸厂、河北保定造纸厂、青岛海王纸业等20多家纸张科研和生产单位经过近十年的合作,研究出果袋纸品种13个,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他又承担了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苹果精品生产基地和名牌建设工作,计划通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为中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凯祥”苹果,力争为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企业管理方面,孟祥宁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他深谙“管理是科学,领导是艺术”的道理,熟悉激励机制,培养了一批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凯祥”人。他认为,一名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要像伯乐一样会用人善用人。关于这一点,他告诫当代大学生:大学就是一张白纸,只有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让这张白纸逐渐充实,写满成功,书满喜悦。
采访中的一个细节让记者很感动:他说他从来不喝酒,并不是因为自己不能喝酒,而是怕耽误了远道而来与他谈生意的客户。话虽简,情真切,言无华,意更实!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孟祥宁用踏实的脚步向我们证明了他的朴实和执着。也向我们证明了成功不仅仅需要持之不懈的毅力,更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最后送上我们的祝福:让中国的“凯祥”走向世界,让孟祥宁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